二战期间,美国答应为国府培训和装备三十九个美械师。马歇尔抵华之后此一承诺被忘得一干二净。已经完成的少数几个美械师则得不到后继的军火弹药。1946年夏天,在对华禁运的同时,马歇尔反而答应中共说将派遣美国军官帮助培训中共武装力量。这个培训计划需要六十九位美国军官,四百吨训练物资。就是这位艾奇逊,当时的国务卿助理,在1946年6月19日在众议院对外交事务聆讯时说:
中共已经要求过,马歇尔将军也同意了,在将共军整编进国家化军队之前,美国方面要对共军提供军事培训和培训所需的武器弹药。
这些军官的确派到了中国,只是他们到达上海后因国共内战而无法到达指定地点去培训共军。
这个当口还在实施这种对共军的援助计划实在是不可理喻。因为这时中共已经一反常态,完全暴露了其对美国的敌视。中共一旦看到已经无法利用美国迫使常凯申乞服,他们立刻召集大规模反美游行示威。他们也回绝了国府提出的继续请马歇尔出任军事冲突仲裁人。他们响应莫斯科的政策,掀起反美暴动。在这期间,维持停战协议的一些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华北的冲突事件中受到伤亡和囚禁。
尽管如此,马歇尔还是强烈要求常凯申履行与中共的协议。艾奇逊在1946年6月28日于纽约发布了更赤裸裸的政策公告,说:
在中国没有形成广泛代表性的政府之前,即,中共加入国家政府前,不要寄希望于美国会发出经济援助。
1946年6月,马歇尔再次让常凯申和中共签订了第二份停战协定。这个时候,国军已经成功将共军击退到至哈尔滨。这时的哈尔滨里还有一部份未撤离的苏军。因为再次的停战协定,共军得以修生养息,蓄势待发,在随后的夏秋两季,不断地打打停停。国军还有弹药,而共军则还来不及培训准备人员熟练使用苏制武器。所以,国军不断取胜,收复失地。国军收复了华北的喀尔喀等战略要地,看上去所向披靡,胜局指日可待。到了1946年11月,关于中国局势的白皮书这样声明,"国府已经收复绝大多数6月及其之后的和谈中被中共占去的地区,已经达致二战胜利日之后的军事最强之时。"
Sunday, 27 November 2011
CHINA STORY(原著:胡德兰 Freda Utley)6
马歇尔在1946年1月和2月调停下制定的所有临时协定通通墨迹未干就遭到撕毁。内战重新燃起,根源就在于中共违背承诺,阻挠国府接收东北。不但如此,苏军在掠劫后撤离东北之后还把东北大部份的乡镇和武器装备留给了中共。
芝加哥每日新闻的记者搞到过一份共军机密文件。文件显示,中共向苏联讨要五千救兵,而苏联则要求中共交出武装力量接受苏军指挥。文件日期为1946年1月19日,这个日子距离停火协议的签订之后仅仅九天而已。当时,中共在重庆郑重其事地签订停火协议的时候,信誓旦旦地向马歇尔表示,要协助国府建立民主的中国。尽管中共从苏军接收到武器装备,军事顾问和军事培训,但还是被国军一击而溃。他们这时转过身乞求马歇尔要常凯申再签订一个停火协议。这年5月,马歇尔刚从华盛顿访问归来,他立刻迫使常凯申停火,让中共保留东北共区。国军凌厉的攻势不得不停了下来。
接着,马歇尔和杜鲁门逐步采取手段终止对国军的武器军火供应。到了1946年年底,马歇尔终于拍板对华武器军火禁售禁运。随后的整整一年里,国府买不到一粒子弹,更不用说军事援助了。1946年8月18日,杜鲁门签署命令,不得向中国提供任何二战剩余美国物资,以防止被挪用作内战用途。
所以,在1946年夏天,当国府亟需向美国军火商采购十五亿发轻步枪子弹的时候,美国国务院拒绝签发出口执照。英国也一口拒绝,这样,再无他国能施以援手。
如此一来,国军只能依赖本身的军火储备,加上一些有限的军工生产能力。很快,国军就抵挡不住中共从苏军手中接收过来的大量日本关东军武器弹药,以及后来沈阳军工厂日以继夜生产出来的军火物资。沈阳军工厂的弹药生产后来也用于朝鲜战争。在确保共军占据东北之后,莫斯科还把之前从东北劫掠走的部份机器设备交还给中共。
芝加哥每日新闻的记者搞到过一份共军机密文件。文件显示,中共向苏联讨要五千救兵,而苏联则要求中共交出武装力量接受苏军指挥。文件日期为1946年1月19日,这个日子距离停火协议的签订之后仅仅九天而已。当时,中共在重庆郑重其事地签订停火协议的时候,信誓旦旦地向马歇尔表示,要协助国府建立民主的中国。尽管中共从苏军接收到武器装备,军事顾问和军事培训,但还是被国军一击而溃。他们这时转过身乞求马歇尔要常凯申再签订一个停火协议。这年5月,马歇尔刚从华盛顿访问归来,他立刻迫使常凯申停火,让中共保留东北共区。国军凌厉的攻势不得不停了下来。
接着,马歇尔和杜鲁门逐步采取手段终止对国军的武器军火供应。到了1946年年底,马歇尔终于拍板对华武器军火禁售禁运。随后的整整一年里,国府买不到一粒子弹,更不用说军事援助了。1946年8月18日,杜鲁门签署命令,不得向中国提供任何二战剩余美国物资,以防止被挪用作内战用途。
所以,在1946年夏天,当国府亟需向美国军火商采购十五亿发轻步枪子弹的时候,美国国务院拒绝签发出口执照。英国也一口拒绝,这样,再无他国能施以援手。
如此一来,国军只能依赖本身的军火储备,加上一些有限的军工生产能力。很快,国军就抵挡不住中共从苏军手中接收过来的大量日本关东军武器弹药,以及后来沈阳军工厂日以继夜生产出来的军火物资。沈阳军工厂的弹药生产后来也用于朝鲜战争。在确保共军占据东北之后,莫斯科还把之前从东北劫掠走的部份机器设备交还给中共。
CHINA STORY(原著:胡德兰 Freda Utley)5
美国的对华政策,正如杜鲁门声明的和马歇尔执行的那样,是基于一个假设。那就是,中国的国共战争纯属内战性质,与苏联输出革命木有半毛关系。基于此,他们就认定,美国的经济援助应当用于促进"统一"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强烈诱使国共双方达成妥协。事实上,美国无力迫使中共向国民党妥协,就算达成协议也无法保证中共能否履约。这个只有斯大林办得到。美国能做的只有拿国民党往死里虐。美国通过卡住经济和军事援助来迫使国民党接受严重危害其利益的条件,其实正是美国政府给予了中共向国民党政府发黑函的特权。
为了响应1945年12月杜鲁门发表的公开声明,中共张开双臂热烈欢迎马歇尔的到来。这时在重庆的中共代表是风度翩翩的周筒子。他使出浑身解数让西方记者相信,中共只是自由派土地政策改良者,是为了维护农民和赤贫阶层的利益而与腐朽反动的国民党政府作对,所以应当得到西方进步舆论的支持。
当时,包括我在内,在重庆有一大批西方记者经常造访马歇尔的寓所。我们都已经轧出了苗头,马将军彻底服下了周筒子的迷魂汤。马歇尔原本对国务院砖家的所谓"进步的"共产党和"反动的"国民党这种说法还有所怀疑,现在彻底信服了。周筒子巧妙地解释说,中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分子,一旦美国助其在中国实现民主,中共完全可以改换门庭弃苏联而投老美怀抱。其实,马歇尔之前深受史迪威的影响,以为中共是共产主义分子中的改良派,周筒子只是完善此一说法而已。
不久,马歇尔达成了停火协议,在1946年1月13日生效。届时,国共各自所占辖区各自"冻结"。不过,此协议还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国民党部队可以进入东北从苏军手中接管满洲。在1月9日,国共在热河发生武装冲突。热河省原属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地理上与东北相连。
国民党政府认为,热河当时在苏军控制之下,除了苏军,国共均无占领其首府赤峰。所以,按照停火协议,此属国军从苏军手中接收之东北领土。而中共认为,热河属于华北不属于满洲,而且中共已经从苏军手中接管了赤峰。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告诉我,那天晚上,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周筒子非常纠结。周筒子告诉他,国府坚持有权占领赤峰和多伦(察哈尔省的商贸中心城市,比邻热河西边省界)。这是两个军事重镇,一旦占领就可以阻断共军与占据东北的苏联红军的通道。中共当时占据着热河省的喀尔喀和首府承德,在国府占据赤峰和多伦后可以对中共的喀尔喀和承德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所以,中共决不答应。
那天晚上十点半,马歇尔拜访常凯申的寓所并一直待到半夜。半夜十二点半,周筒子接到马歇尔的电话,叫他第二天上午八点到马歇尔寓所。那天早上十点,停火协议草案定稿,交给各大报社刊登发表。这次中共赌赢了。赤峰,也意味着热河省的控制权,交给了中共。
之后不久就发现,国民党政府的观点是对的。停火协议签订的时候,赤峰的确在苏军而非中共手中。而中共就此轻易地占有了赤峰,直至来年夏天在内战中被国军驱逐出去。正如1946年2月一位国府外交官告诉我的,"马歇尔没有必要迫使我们把热河省交给中共。因为中苏条约已经解释得清清楚楚,就这样还要割地讨好苏联真是岂有此理"。
为了响应1945年12月杜鲁门发表的公开声明,中共张开双臂热烈欢迎马歇尔的到来。这时在重庆的中共代表是风度翩翩的周筒子。他使出浑身解数让西方记者相信,中共只是自由派土地政策改良者,是为了维护农民和赤贫阶层的利益而与腐朽反动的国民党政府作对,所以应当得到西方进步舆论的支持。
当时,包括我在内,在重庆有一大批西方记者经常造访马歇尔的寓所。我们都已经轧出了苗头,马将军彻底服下了周筒子的迷魂汤。马歇尔原本对国务院砖家的所谓"进步的"共产党和"反动的"国民党这种说法还有所怀疑,现在彻底信服了。周筒子巧妙地解释说,中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分子,一旦美国助其在中国实现民主,中共完全可以改换门庭弃苏联而投老美怀抱。其实,马歇尔之前深受史迪威的影响,以为中共是共产主义分子中的改良派,周筒子只是完善此一说法而已。
不久,马歇尔达成了停火协议,在1946年1月13日生效。届时,国共各自所占辖区各自"冻结"。不过,此协议还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国民党部队可以进入东北从苏军手中接管满洲。在1月9日,国共在热河发生武装冲突。热河省原属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地理上与东北相连。
国民党政府认为,热河当时在苏军控制之下,除了苏军,国共均无占领其首府赤峰。所以,按照停火协议,此属国军从苏军手中接收之东北领土。而中共认为,热河属于华北不属于满洲,而且中共已经从苏军手中接管了赤峰。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告诉我,那天晚上,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周筒子非常纠结。周筒子告诉他,国府坚持有权占领赤峰和多伦(察哈尔省的商贸中心城市,比邻热河西边省界)。这是两个军事重镇,一旦占领就可以阻断共军与占据东北的苏联红军的通道。中共当时占据着热河省的喀尔喀和首府承德,在国府占据赤峰和多伦后可以对中共的喀尔喀和承德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所以,中共决不答应。
那天晚上十点半,马歇尔拜访常凯申的寓所并一直待到半夜。半夜十二点半,周筒子接到马歇尔的电话,叫他第二天上午八点到马歇尔寓所。那天早上十点,停火协议草案定稿,交给各大报社刊登发表。这次中共赌赢了。赤峰,也意味着热河省的控制权,交给了中共。
之后不久就发现,国民党政府的观点是对的。停火协议签订的时候,赤峰的确在苏军而非中共手中。而中共就此轻易地占有了赤峰,直至来年夏天在内战中被国军驱逐出去。正如1946年2月一位国府外交官告诉我的,"马歇尔没有必要迫使我们把热河省交给中共。因为中苏条约已经解释得清清楚楚,就这样还要割地讨好苏联真是岂有此理"。
CHINA STORY(原著:胡德兰 Freda Utley)4
无论是私下函件还是公开的政府公报,杜鲁门都是特别强调要马歇尔压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开出的条件。杜鲁门给马歇尔的私函里是这样写的:
你同蒋中正及其高层幕僚会面时务必坦诚布公。你可以把中国急需美国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协助与美国要求的中国停止内战联系起来。
在杜鲁门自己的政策声明里,是这样公布的:
美国相信,如果中国政府扩大其执政基础,包容其他政治因素,那么,中国必将更进一步朝向和平,统一,民主改革的方向发展。
(注:中国的其他政治因素指的就是中共)
杜鲁门还这样自信满满地表示,"一旦建立了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政府机构之后,各自为政的军阀就可以整编为国家化的军队。"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美国的援助绝不包括对中国任何内战过程的军事干预。"
实际上,这就把美国的援助与结束同中共的内战联系起来,只要中共继续战斗一天,国民党政府就继续失去外援一天。而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其他共产党一样,完全听命于斯大林的指示。所以说,这是间接迫使中国政府服从莫斯科。
12月9日,国务卿Byrnes写了份备忘录给国防部。杜鲁门要求马歇尔把这份备忘录的内容作为其指示来照办。备忘录里写道:
问题(指要求国民党政府扩大执政基础,与中共和其他小党派分享政权)的确难办。
中国领导人不会自己这样做。一个决定因素是我们的势力大小,成功与否亦取决于我们对自身能力是否调度得当,使得国民党政府,所谓的共产党,和其他政治势力愿意做出让步。
这里的"所谓的共产党"一词,表明了国务卿Byrnes和杜鲁门总统受到了美国国务院里的以中国通自居的智囊团何等的误导。
在国务卿Byrnes写给国防部的备忘录里,有段文字竟是要求美国军方不要在中共军队到达华北之前运送国民党部队到那里。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暂缓,根据马歇尔将军与重庆的常凯申商谈的结果而定。暂停向华北进一步运送国民党部队,华北的港口若是用于向东北运送兵力则不受此限制。
1945年12月15日,杜鲁门在他的公开声明中进一步阐明。他坚持要求,中共在联合政府里要有"公平和有效的代表席位","建立了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政府机构之后,各自为政的军阀就可以整编为国家化的军队。"
你同蒋中正及其高层幕僚会面时务必坦诚布公。你可以把中国急需美国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协助与美国要求的中国停止内战联系起来。
在杜鲁门自己的政策声明里,是这样公布的:
美国相信,如果中国政府扩大其执政基础,包容其他政治因素,那么,中国必将更进一步朝向和平,统一,民主改革的方向发展。
(注:中国的其他政治因素指的就是中共)
杜鲁门还这样自信满满地表示,"一旦建立了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政府机构之后,各自为政的军阀就可以整编为国家化的军队。"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美国的援助绝不包括对中国任何内战过程的军事干预。"
实际上,这就把美国的援助与结束同中共的内战联系起来,只要中共继续战斗一天,国民党政府就继续失去外援一天。而中国共产党与当时其他共产党一样,完全听命于斯大林的指示。所以说,这是间接迫使中国政府服从莫斯科。
12月9日,国务卿Byrnes写了份备忘录给国防部。杜鲁门要求马歇尔把这份备忘录的内容作为其指示来照办。备忘录里写道:
问题(指要求国民党政府扩大执政基础,与中共和其他小党派分享政权)的确难办。
中国领导人不会自己这样做。一个决定因素是我们的势力大小,成功与否亦取决于我们对自身能力是否调度得当,使得国民党政府,所谓的共产党,和其他政治势力愿意做出让步。
这里的"所谓的共产党"一词,表明了国务卿Byrnes和杜鲁门总统受到了美国国务院里的以中国通自居的智囊团何等的误导。
在国务卿Byrnes写给国防部的备忘录里,有段文字竟是要求美国军方不要在中共军队到达华北之前运送国民党部队到那里。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暂缓,根据马歇尔将军与重庆的常凯申商谈的结果而定。暂停向华北进一步运送国民党部队,华北的港口若是用于向东北运送兵力则不受此限制。
1945年12月15日,杜鲁门在他的公开声明中进一步阐明。他坚持要求,中共在联合政府里要有"公平和有效的代表席位","建立了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政府机构之后,各自为政的军阀就可以整编为国家化的军队。"
CHINA STORY(原著:胡德兰 Freda Utley)3
雅尔塔密约,既不是起点,亦不是终点。早在1943年,美国国务院远东部门就强烈要求对中共分发援助物资。而当时中共在陕甘宁就是"坐山观虎斗",因为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足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史迪威将军,这位美军中国战场总司令,是被中共认定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1944年被召回国之后,魏德迈将军接任其职。魏德迈将军与国民党政府合作无间,使得国军挫败日军最后一次攻势而成功扭转局势。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军民一心,士气大振。
日本一投降,美国物资立即源源不断运往国统区,支援国军。各地日军也接到命令,必须只向国军投降并交接。
暂时之间,美国看似确保了其在中国的势力。魏德迈将军为中美关系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关系。不单中国政府对美国信心大增,中国的民主派人士也对美国有信心。如果当时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国府内部的民主派改革力量会逐渐抬头,而中共将绝无机会使用武力夺取政权。
但很快地,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动。在1945年的秋天和冬天,美国国防部远东部限制魏德迈将军对国府发放援助物资。这时候恰好是美国对苏示好的特殊时期。所以,当苏联违背其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条约时,美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
中苏友好条约是国民党政府因美国压力于日本投降之时签订的。按照此条约,中国对苏联给予满洲的优先权,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并承诺对国民党政府给予所有道义和物资上必要的支持。
但这种承诺迟迟未兑现,苏联红军抢占满洲,然后企图拉入中共与国民党分享满洲的工业与矿业资源。在这一企图遭到挫败之后,苏联红军在撤离前从满洲劫掠了价值三亿美金的资产,并把缴获的关东军武器装备的大部份交给了此时出关的中共武装。苏联红军在撤离之时造成既成事实,让中共武装占据满洲的大部和绝大多数的日本遗留武器军火。
美国对于苏联违反承诺造成的既成事实予以默认。1945年11月2日,当时的美国海军副司令Barbey负责把国民党部队运送至满洲。他在营口目睹了岸上数千共军在苏军保护下挖掘战壕,阻挡国军的行动。他在与岸上苏军协商后不得不下令撤离。在葫芦岛,共军向美国军舰射击,美军的运输行动不得不停止下来。根据雅尔塔密约,满洲最大的两个海港,大连和旅顺,全都控制在苏军手里。苏军不允许国府使用大连也违反了中苏友好条约。根据条约,大连是国际开放港口。至此,国民党军队无法由海路进入东北,国民党部队在华北集结后也无法由铁路运输进入东北,因为东北铁路按雅尔塔密约也属苏联优先利益范围。等国民党部队好不容易进入东北的时候,共军在那里已经严阵以待了。
至此,美国仍不吭声。到了1945年12月,反而派遣马歇尔前去调停共产党与国民党。
史迪威将军,这位美军中国战场总司令,是被中共认定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1944年被召回国之后,魏德迈将军接任其职。魏德迈将军与国民党政府合作无间,使得国军挫败日军最后一次攻势而成功扭转局势。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军民一心,士气大振。
日本一投降,美国物资立即源源不断运往国统区,支援国军。各地日军也接到命令,必须只向国军投降并交接。
暂时之间,美国看似确保了其在中国的势力。魏德迈将军为中美关系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关系。不单中国政府对美国信心大增,中国的民主派人士也对美国有信心。如果当时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国府内部的民主派改革力量会逐渐抬头,而中共将绝无机会使用武力夺取政权。
但很快地,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动。在1945年的秋天和冬天,美国国防部远东部限制魏德迈将军对国府发放援助物资。这时候恰好是美国对苏示好的特殊时期。所以,当苏联违背其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条约时,美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
中苏友好条约是国民党政府因美国压力于日本投降之时签订的。按照此条约,中国对苏联给予满洲的优先权,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并承诺对国民党政府给予所有道义和物资上必要的支持。
但这种承诺迟迟未兑现,苏联红军抢占满洲,然后企图拉入中共与国民党分享满洲的工业与矿业资源。在这一企图遭到挫败之后,苏联红军在撤离前从满洲劫掠了价值三亿美金的资产,并把缴获的关东军武器装备的大部份交给了此时出关的中共武装。苏联红军在撤离之时造成既成事实,让中共武装占据满洲的大部和绝大多数的日本遗留武器军火。
美国对于苏联违反承诺造成的既成事实予以默认。1945年11月2日,当时的美国海军副司令Barbey负责把国民党部队运送至满洲。他在营口目睹了岸上数千共军在苏军保护下挖掘战壕,阻挡国军的行动。他在与岸上苏军协商后不得不下令撤离。在葫芦岛,共军向美国军舰射击,美军的运输行动不得不停止下来。根据雅尔塔密约,满洲最大的两个海港,大连和旅顺,全都控制在苏军手里。苏军不允许国府使用大连也违反了中苏友好条约。根据条约,大连是国际开放港口。至此,国民党军队无法由海路进入东北,国民党部队在华北集结后也无法由铁路运输进入东北,因为东北铁路按雅尔塔密约也属苏联优先利益范围。等国民党部队好不容易进入东北的时候,共军在那里已经严阵以待了。
至此,美国仍不吭声。到了1945年12月,反而派遣马歇尔前去调停共产党与国民党。
CHINA STORY(原著:胡德兰 Freda Utley)2
直到1945年之前,美国一个半世纪来的远东对华政策始终是使其保持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与独立。美国卷入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直接原因(虽然不能算是基本原因),就如美国驻日本大使Cordell Hull在1941年11月26日向日本下达的最后通牒中所述,就是要遏止日本侵占中国。
1945年2月在雅尔塔,美国在此政策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罗斯福答应了俄国的要求,使其获得在华的实际永久性势力范围。那个协议的主要条款包括如下:
1) 旅顺港"租予"苏联作其军港;
2) 大连港"国际化",苏联在中国东北这个最大港口拥有"优先权";
3) 中苏"合营"满洲铁路,苏联保有"优先收益"。
其他双方同意的要点还有:苏联收复库页岛(获取库页岛南半部及其附属岛屿)。
雅尔塔密约的这些条款由当时参与雅尔塔会议的美国国务卿Edward R. Stettinius, Jr.在其撰写出版的「Roosevelt and the Russians」一书中揭露出来。上面三条的密约原文如下:
1) 俄国在1904年遭到无耻攻击之前的原有权益应当恢复;
2) 总统将竭尽所能使得(蒋中正)听从斯大林元帅;
3) 三巨头同意,在击败日本之后,会毫无疑问地满足苏联所提的这些要求。
事实上,1904年的日俄战争正是当初英国和美国支持日本遏止俄国的帝国主义扩张,但在雅尔塔密约里被代称为"1904年遭受的无耻攻击"了。所谓满洲的"优先权"是属于中国的主权而非美国人可以签字做主的。不知道当时的罗斯福总统一干人是何感想。
罗斯福总统把攸关中国主权和美国权益的满洲作为让步条件,就这点而言,我们必须重申一下满洲的历史地理重要性。历史上,早在十三世纪,蒙古人先征服满洲而后征服中原;公元1644年,满人先统一满洲进而入主中原。
历史证明,若征服中原必先征服华北;若征服华北必先征服满蒙。在目前这个工业时代,罗斯福总统承诺给苏联的满洲"优先权"无异于放手让苏联在满洲同时就近取得铁矿和煤矿资源,从而毫无悬念地主宰中国。
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就是因为国民党政府拒绝日本侵吞满洲蚕食华北。中国人民因拒绝日本人在满洲的"优先权"而进行抗战牺牲了数百万人。但在1945年,这个"优先权"却私相授受给了苏联。
对于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让步,一致公认的解释是,唯有此才能说服苏联在亚太作为我们的同盟国对日用兵。但事实上,到了1945年2月,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如日中天,美国完全可以独霸此地。所以,当时对美国最有利的做法应该是阻止苏联对日宣战,而苏联之前也的确没出过一分力。更进一步来说,现在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日本已经有意投降。正是盟国坚持的无条件投降,才使得对日战争拖到1945年2月,否则美国单独对日媾和可以稳获亚太区胜利果实和永久和平。
1945年2月在雅尔塔,美国在此政策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罗斯福答应了俄国的要求,使其获得在华的实际永久性势力范围。那个协议的主要条款包括如下:
1) 旅顺港"租予"苏联作其军港;
2) 大连港"国际化",苏联在中国东北这个最大港口拥有"优先权";
3) 中苏"合营"满洲铁路,苏联保有"优先收益"。
其他双方同意的要点还有:苏联收复库页岛(获取库页岛南半部及其附属岛屿)。
雅尔塔密约的这些条款由当时参与雅尔塔会议的美国国务卿Edward R. Stettinius, Jr.在其撰写出版的「Roosevelt and the Russians」一书中揭露出来。上面三条的密约原文如下:
1) 俄国在1904年遭到无耻攻击之前的原有权益应当恢复;
2) 总统将竭尽所能使得(蒋中正)听从斯大林元帅;
3) 三巨头同意,在击败日本之后,会毫无疑问地满足苏联所提的这些要求。
事实上,1904年的日俄战争正是当初英国和美国支持日本遏止俄国的帝国主义扩张,但在雅尔塔密约里被代称为"1904年遭受的无耻攻击"了。所谓满洲的"优先权"是属于中国的主权而非美国人可以签字做主的。不知道当时的罗斯福总统一干人是何感想。
罗斯福总统把攸关中国主权和美国权益的满洲作为让步条件,就这点而言,我们必须重申一下满洲的历史地理重要性。历史上,早在十三世纪,蒙古人先征服满洲而后征服中原;公元1644年,满人先统一满洲进而入主中原。
历史证明,若征服中原必先征服华北;若征服华北必先征服满蒙。在目前这个工业时代,罗斯福总统承诺给苏联的满洲"优先权"无异于放手让苏联在满洲同时就近取得铁矿和煤矿资源,从而毫无悬念地主宰中国。
1937年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就是因为国民党政府拒绝日本侵吞满洲蚕食华北。中国人民因拒绝日本人在满洲的"优先权"而进行抗战牺牲了数百万人。但在1945年,这个"优先权"却私相授受给了苏联。
对于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让步,一致公认的解释是,唯有此才能说服苏联在亚太作为我们的同盟国对日用兵。但事实上,到了1945年2月,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如日中天,美国完全可以独霸此地。所以,当时对美国最有利的做法应该是阻止苏联对日宣战,而苏联之前也的确没出过一分力。更进一步来说,现在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雅尔塔会议之前,日本已经有意投降。正是盟国坚持的无条件投降,才使得对日战争拖到1945年2月,否则美国单独对日媾和可以稳获亚太区胜利果实和永久和平。
CHINA STORY(原著:胡德兰 Freda Utley)1
作者简介
Freda Utley,1898年出生于英国,是著名作家和记者,远东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关系是她早就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她毕业于伦敦大学历史系,参加过英国共产党,1930年到苏联,曾在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工作,并与俄国人结婚。居住莫斯科六年,曾和其夫去日本呆了一年。
1936年,其夫被关进苏联集中营。此后她便携幼子回到英国。
1938年,她作为伦敦新闻记事的通讯员被派到上海。
1939年她到美国,前后出版过China at War(战火中的中国,1939)和Last Chance in China(中国的最后机会,1947)等。
抗战爆发之前她就出版了名著《泥足的日本》,在她来中国时,她的另一部著作《日本在中国的赌博》(Japan’s Gamble in China)刚刚问世,国内文化界对她的名字早已熟知。
1938年7月,她穿越地中海,跨过大西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月的漫长旅途来到中国,先后到香港、广州、武汉、长沙、南昌等地考察和采访。由于从对中国曾经有过深入的访问和研究,她对于这个国度是熟悉和亲切的。
一到武汉,她对前来采访的《抗战文艺》记者就说:“我未到中国之前,我就钦佩中国文化的高深与伟大。在这次抗战中,我十分相信中国会为世界保存这最高的文化而胜利。”在仅仅三个多月的访问中,阿特丽在各地参加了多次欢迎会座谈会。“特别使人感动的是这些集会对我的热情招待,我感到唯一能表达我对中国人民友谊的方法,是做坦率的演讲,而非一味对主人奉承。”
在武汉沦陷前夕,她怀着“最难忍受的生死离别”于10月2日离开武汉。回到英国,她奋笔疾书,完成了十九万字《扬子前线》(China at War,又名《战火中的中国》)的写作,1939年由伦敦费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该书自述1938年她在中国采访的经历,其中有会见蒋介石等国民党军政要员,与周恩来、沈钧儒等人的会谈,在前线后方的见闻等。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这部书引起了国际性的关注,被认为是分析研究中国和远东问题的重要著作。
Freda Utley,1898年出生于英国,是著名作家和记者,远东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关系是她早就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她毕业于伦敦大学历史系,参加过英国共产党,1930年到苏联,曾在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工作,并与俄国人结婚。居住莫斯科六年,曾和其夫去日本呆了一年。
1936年,其夫被关进苏联集中营。此后她便携幼子回到英国。
1938年,她作为伦敦新闻记事的通讯员被派到上海。
1939年她到美国,前后出版过China at War(战火中的中国,1939)和Last Chance in China(中国的最后机会,1947)等。
抗战爆发之前她就出版了名著《泥足的日本》,在她来中国时,她的另一部著作《日本在中国的赌博》(Japan’s Gamble in China)刚刚问世,国内文化界对她的名字早已熟知。
1938年7月,她穿越地中海,跨过大西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月的漫长旅途来到中国,先后到香港、广州、武汉、长沙、南昌等地考察和采访。由于从对中国曾经有过深入的访问和研究,她对于这个国度是熟悉和亲切的。
一到武汉,她对前来采访的《抗战文艺》记者就说:“我未到中国之前,我就钦佩中国文化的高深与伟大。在这次抗战中,我十分相信中国会为世界保存这最高的文化而胜利。”在仅仅三个多月的访问中,阿特丽在各地参加了多次欢迎会座谈会。“特别使人感动的是这些集会对我的热情招待,我感到唯一能表达我对中国人民友谊的方法,是做坦率的演讲,而非一味对主人奉承。”
在武汉沦陷前夕,她怀着“最难忍受的生死离别”于10月2日离开武汉。回到英国,她奋笔疾书,完成了十九万字《扬子前线》(China at War,又名《战火中的中国》)的写作,1939年由伦敦费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该书自述1938年她在中国采访的经历,其中有会见蒋介石等国民党军政要员,与周恩来、沈钧儒等人的会谈,在前线后方的见闻等。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这部书引起了国际性的关注,被认为是分析研究中国和远东问题的重要著作。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