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国答应为国府培训和装备三十九个美械师。马歇尔抵华之后此一承诺被忘得一干二净。已经完成的少数几个美械师则得不到后继的军火弹药。1946年夏天,在对华禁运的同时,马歇尔反而答应中共说将派遣美国军官帮助培训中共武装力量。这个培训计划需要六十九位美国军官,四百吨训练物资。就是这位艾奇逊,当时的国务卿助理,在1946年6月19日在众议院对外交事务聆讯时说:
中共已经要求过,马歇尔将军也同意了,在将共军整编进国家化军队之前,美国方面要对共军提供军事培训和培训所需的武器弹药。
这些军官的确派到了中国,只是他们到达上海后因国共内战而无法到达指定地点去培训共军。
这个当口还在实施这种对共军的援助计划实在是不可理喻。因为这时中共已经一反常态,完全暴露了其对美国的敌视。中共一旦看到已经无法利用美国迫使常凯申乞服,他们立刻召集大规模反美游行示威。他们也回绝了国府提出的继续请马歇尔出任军事冲突仲裁人。他们响应莫斯科的政策,掀起反美暴动。在这期间,维持停战协议的一些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华北的冲突事件中受到伤亡和囚禁。
尽管如此,马歇尔还是强烈要求常凯申履行与中共的协议。艾奇逊在1946年6月28日于纽约发布了更赤裸裸的政策公告,说:
在中国没有形成广泛代表性的政府之前,即,中共加入国家政府前,不要寄希望于美国会发出经济援助。
1946年6月,马歇尔再次让常凯申和中共签订了第二份停战协定。这个时候,国军已经成功将共军击退到至哈尔滨。这时的哈尔滨里还有一部份未撤离的苏军。因为再次的停战协定,共军得以修生养息,蓄势待发,在随后的夏秋两季,不断地打打停停。国军还有弹药,而共军则还来不及培训准备人员熟练使用苏制武器。所以,国军不断取胜,收复失地。国军收复了华北的喀尔喀等战略要地,看上去所向披靡,胜局指日可待。到了1946年11月,关于中国局势的白皮书这样声明,"国府已经收复绝大多数6月及其之后的和谈中被中共占去的地区,已经达致二战胜利日之后的军事最强之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