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8 December 2011

《武士:日本二战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回忆录》(7)

1937年底,第三十八届航空兵士官生班的二十五位学员(包括我在内)正式毕业了。应届生中,我荣获优秀生,奖品是天皇赠与的银表一只。

我们二十五位毕业生是一千五百名报考生中遴选出来的七十位学员经过淘汰筛选出来的最后成果。我们经受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难忍的训练过程。那年七月,日军在中国已有战事发生,但我们还需进一步战备训练才能开赴战场。

尽管我们受过严格且一流的训练,我们学员之中还是有些人一上战场未有任何战绩就被敌机干掉了。就拿我这样极富飞行天分的人来说,第一次与敌机格斗的时候,要不是战友搭救,要是敌机飞行员好胜意识稍强点儿的话,我恐怕也是第一次出战就一场未胜死翘翘了。毫无疑问,我的初战的确笨拙,多亏战友救命之恩,多谢敌机飞行员的格斗技术不够全面,我才有今天。

对我来讲,空中格斗意味着残酷,野蛮,神经极端紧张。现在虽然距离空战已经很久了,我也算是歼灭过许多敌机的王牌飞行员了,但只要一想到空中格斗战,我还是紧张得全身冒汗。我深深地知道,不管资格多老技术多好,空中格斗的时候偶尔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让你在火焰中焚身。飞行的每一个动作,垂直转向,直降回转,回旋,一百八十度转身,三百六十度转身,慢转身,急转弯,翻筋斗,上翻回行,俯冲,急加速,失动力落体下降,等等这些动作偶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经过那么多年艰苦的空战,从开始时形势对我们有利,到后来形势逆转,对手的力量增大到不可战胜,我们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那种绝望简直是噩梦一场。我们那届毕业的二十五个学员中就我活了下来。

1930年代的时候,日本海军每年大约培训一百名飞行员。经过一系列严格到几乎苛刻的筛选和训练之后,每届毕业生只有区区几十人。如果当时海军培训经费再多一点,淘汰机制不要那么苛刻的话,我相信二战末期日本就不会陷于没有足够多的优秀飞行员驾机战斗的窘境。当然,大结局还是一样,我的意思是最后两年日本的航空队至少不会那么衰落。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有经验的老飞行员大量损耗亟需替补,直到这时日本海军才放松录取和训练要求。但已经太晚了,而且战时速成训练出来的飞行员的素质实在太次。据我所知,我那届被淘汰掉的四十五位学员里,随便哪位都比战时速成的飞行员好出不知多少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